《有點熟游擊廣播電台》利用電台既有之聆聽平台、錄音器材及採訪方法,從歷史往現在的逐步聚焦,透過收集過往曾在空總生活的長輩故事,探問現今的長輩與青壯年如何青銀共生,並以最後的焦點座談工作坊「邁向超高齡社會的當下,我們希望空總成為怎樣的基地?」作結。希冀透過故事的力量,倡議出空總創意基地不只跨界、更跨齡的,讓青壯與銀髮世代得以共「玩」共「聚」的更多可能。
展覽中將包含《有點熟游擊廣播電台》於空總周遭游擊採訪的剪輯音檔,也歡迎民眾在看過現場展示的故事物件後,留下您腦內的聯想或身上物件,交換現場聲音故事內的樂齡人生。
計劃主持人 / 陶維均
視覺設計 / 孫芳妤
工作坊設計 / 周妮萱
電台主持 / 王識安
展場空間設計 / 陳永齡
有點熟游擊廣播電台
邁向超高齡社會的臺灣,架一座給熟齡的線上電台。
每個人都喜歡說故事,喜歡聽故事。從古至今,從牆上壁畫到網路視頻,我們喜歡各式各樣的故事。以前我們靠閱讀書籍,現在則是網路上各式各樣的影音內容,路上隨時都能看見盯著手機、戴著耳機的人們,沉浸在一個又一個故事裡。對熟齡者來說,「聽」是比「看」更無身體負擔的影音媒材;長時間觀看影像內容,對眼睛是相當大的負荷,但聽覺卻能較輕鬆地接收資訊。另外,許多熟齡者年輕時都有大量聆聽廣播節目的回憶,要養成聆聽節目的習慣也比較簡單。
相較影像,聲音是更能讓人專注其中的訊息傳遞媒介。一首歌能人回想起青春,一句話能讓躺在床上的病人倏地落淚。對人類來說,聽覺退化得比視覺慢,長時間觀看螢幕對視力有所損傷,但使用喇叭聆聽聲響則無此限制。聆聽廣播對人的注意力較無壓力,這也是為何開車不宜看手機,但卻有許多長時間開車的人會聽廣播的原因。
逐漸邁向超高齡社會的臺灣,許多相關的服務因應而生,但尚未有一個針對熟齡者為主體的線上廣播電台。之所以是「線上」,因為網路隨時隨地皆可收聽,沒有空間、時間的限制;且如今大部分人都有手機或類似功能的聆賞載具,只要將使用的流程簡單化、操作的介面友善化,很容易便能將電台節目擴散出去,進而將「聽廣播」此行為養成一個習慣。而「電台」,則是相較影音平台來說,對熟齡者更無壓力門檻的資訊傳播形式。長時間拿著手機觀看影片對熟齡者身體負擔頗重,但聆聽廣播並不會造成類似的身體壓力,甚至,廣播比影像更能擔任陪伴孤老長者、溫暖人心的功能。無論在甚麼樣的地方,扭開喇叭或耳機便能聆聽一段又一段的節目,彷彿一位位老朋友圍聚身旁,述說彼此的生命體驗。
藉由廣播節目的錄製,也讓熟齡者有機會走出家門,參與節目錄製或其相關的工作坊活動;也能趁此機會結識跨世代、跨領域的友人,貢獻所長、青銀共創,也提供另一種接觸社會、服務大眾的管道。並且,藉著雲端儲存的便利性,所有的節目都將被長久保存在網路空間,紀錄了這段時間、這些人的生命故事,這或許也是一種記載庶民生活史的方法,讓屬於長者的故事能藉由易於保存的雲端存取,並在將來某天傳遞給未來的世代,讓故事得以繼續寫下去。
>> 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everoldtoliveradio/